北京语言大学经济研究院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第二季度展望
目录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第二季度展望... 2
一、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形势回顾... 3
(一)GDP增速好于预期,全年目标有望实现... 3
(二)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效益增长仍有压力... 3
(三)服务业全面恢复,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5
(四)消费恢复强劲,线上线下同步向好... 6
(五)投资改善仍需加强,增速弱于市场预期... 7
(六)出口增速回升,进口动力减弱... 9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青年失业率有所上升... 10
(八)CPI 温和上涨,PPI 有所下降... 11
二、2023年第二季度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3
(一)供给面... 13
(二)需求面... 14
(三)2023年第二季度经济发展预测... 16
专题一: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领域形势分析与第二季度展望... 18
一、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领域形势分析... 18
(一)社融规模远超预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18
(二)宏观杠杆率... 20
(三)人民币汇率先升后贬... 21
(四)利率水平整体企稳,房贷利率持续下行... 22
二、2023年第二季度金融形势预测... 22
(一)社融规模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23
(二)宏观杠杆率稳中有升... 23
(三)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波动... 24
(四)政策利率保持不变,房贷利率的下行趋势有望趋缓... 25
专题二:2023年第一季度财政收支分析与第二季度展望... 26
一、财政收入... 26
二、财政支出... 27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 28
四、地方债务... 29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第二季度展望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平稳向好。在疫情快速过峰后,对经济的不确定扰动在逐步减轻。虽然面对的外部环境仍旧复杂艰巨,但整体上生产和消费均呈现出逐步恢复的态势。今年的经济运行有望企稳回升,实现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一、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形势回顾
(一)GDP增速好于预期,全年目标有望实现
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从环比看,经季节调整后,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2.2%。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密切配合下,财政政策提前发力,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配合下成功阻断了2022年增速逐季下滑的趋势。当期经济增长明显好于4.0%的普遍市场预期,说明国民经济运行从总体上恢复向好态势。
从三次产业增速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同比增长3.7%,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同比增长3.3%,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同比增长5.4%,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相比于2022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率先恢复,增速上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第四季度增速3.1个百分点。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增速分别低于去年同期2.3,2.5个百分点。可见,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加快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恢复。
(二)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效益增长仍有压力
从季度数据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0%,较1-2月加快0.6个百分点。3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3.9%,较1-2月加快了1.5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来看,采矿业累计同比增长3.2%,较1-2月减缓了1.5个百分点。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2.9%,较1-2月加快了0.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同比增长3.3%,较1-2月加快了0.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累计同比增长0.9%,较1-2月加快了0.4个百分点。除采矿业由于前期高基数的影响外,其他行业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
在制造业的具体行业中,装备制造业恢复速度较快,对制造业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2023年第一季度装备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4.3%,较1-2月加快了2.5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5%。八个装备制造业大类中有四个大类实现了较快增长,分别是电气机械类同比增长15.1%,较去年第四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铁路船舶类同比增长9.3%,较去年第四季度加快9.4个百分点、仪器仪表类增长6.5%,较去年第四季度加快4.2个百分点、专用设备类增长行业增长5.5%,较去年第四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较快恢复,表明我国经济新动能转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装备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具备了一定的韧性。
从工业效益指标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95.2%,累计增长-1.0%。工业产能利用率74.3%,较去年同期减少1.5个百分点,较去年第四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67.4亿元,同比下降21.4%。另一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PPI同比下降1.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2%。可见工业企业利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价格下跌所导致。
总体来看,工业生产形势呈现良好开局,但表现出一定的行业分化,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全面恢复仍需时日。
(三)服务业全面恢复,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2023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65475亿元,同比增长5.4%,比去年四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8.1%,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2%,比1-2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服务业呈现出全面恢复的态势。
传统服务业显著改善。2023年第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交通运输业方面,营业性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26.3%和61.8%,其中,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67.7%和72.0%,民航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68.9%和75.7%。3月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9%。
现代服务业加快恢复。2023年第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1.2%、金融业同比增长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三个月高于63.0%,企业对市场预期持续向好。服务业的扰动因素已全面消退,全行业处于加速恢复中。后续仍需不断扩大有效需求,巩固服务业的复苏基础,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四)消费恢复强劲,线上线下同步向好
2023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5.8%,较1-2月加快2.3个百分点,增速为近七个季度新高。其中,餐饮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3.9%,较1-2月加快了4.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累计同比增长4.9%,较1-2月加快了2.0个百分点。从月度数据看,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为2022年以来的新高。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经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长0.12%。2023年第一季度,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6%,较1-2月加快了2.4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3%,增速比1-2月份加快2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2%,占比相较1-2月份提升1.5个百分点。
整体上,从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看,2023年第一季度,最终消费支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6%,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
2023年第1季度消费领域实现了较快增长,改变了去年稳中向下的趋势。接触类消费回暖,特别是餐饮收入增长较快。出行类消费也在不断恢复中。线上线下消费均不同程度的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同时需注意到,根据CPI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CPI上涨约0.6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仅0.7%,影响C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消费的复苏当期主要表现在量的扩张上,价格并未明显上涨。另一方面,从财税数据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消费税0.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与价格数据形成对比,消费的复苏并没有真正形成量价齐升的现象。可见,由于低基数效应,叠加出行类消费的恢复,使得本年第一季度的消费在数量上回升,但并没有产生供需紧张,消费的复苏仍有空间。
(五)投资改善仍需加强,增速弱于市场预期
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0.2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8%,较1-2月减缓了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0%,较1-2月减缓了1.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8%,较1-2月降幅扩大了0.1个百分点,但降幅较2022年全年有所收窄。民间投资方面,第一季度同比增长0.6%,较1-2月减缓了0.2个百分点。需警惕投资领域出现下滑趋势。
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6%,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1.3%,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0.3%,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5%。在制造业投资领域,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43.1%,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9.2%,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9.0%。投资受“大项目”推动形势明显。2023年第一季度,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3%,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
与产业恢复形势相对应,2023年第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2425亿元,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投资33964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投资70894亿元,同比增长3.6%。三次产业领域投资相较于1-2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从经济新动能看,2023年第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0%,较1-2月份加快了0.9个百分点,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10.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2%,较1-2月减缓了1.0个百分点。得益于服务业的复苏,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7.8%,较1-2月加快了5.5个百分点。
整体上,2023年第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7%,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相比于去年同期,投资的贡献显著提高。
2023年第一季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以及基础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整体投资实现平稳增长的重要原因。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民间投资的降幅扩大成为了拉低了整体投资的重要因素。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产业培育的背景下,近年来高技术产业的投资一直维持在高位运行。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支撑了基础建设投资的增长。房地产开发领域投资,虽然在需求端有所修复的背景下,房屋销售额转正,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4.1%,房屋销售面积降幅收窄,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1.8%。但房屋的待售面积进一步扩大,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15.4%;与此相对应房屋的新施工面积在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19.2%,较1-2月降幅扩大了9.8个百分点。可见目前来看,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仍处于“保交楼”政策的托底阶段,全面恢复仍需时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受企业利润下滑的影响,民间投资从2022年开始的持续下滑的趋势仍没有阻断,后续仍需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六)出口增速回升,进口动力减弱
2023年第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14389.5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2.9%,降幅较1-2月收窄了5.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047.07亿美元。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第一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拖累GDP增速0.1个百分点。
从月度数据看,2023年3月进出口总额5429.9亿美元,同比增长7.4%,较上月扩大了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31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较2月回升了16.1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进口总额2274.0亿美元,同比下降1.4%,较2月下降了5.6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3月实现贸易顺差881.91亿美元,同比增加99.0%。
具体到出口国别来看,2023年3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大幅回升,同比增长35.43%,成为支撑3月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3月中国对欧盟出口有所修复,同比增长3.38%,较2月提高了15.6个百分点;3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降幅收窄14.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68%;3月中国对日本出口降幅继续扩大至-4.81%。随着前期挤压订单的持续释放,以及政府多部门协同发力,促使出口稳定增长。同时,需注意到,随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持续,3月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大增136.43%。
具体到进口品来看,2023年3月大宗商品进口较上月有所修复,其中,铁矿砂及其精矿累计同比增长9.8%;原油累计同比增长6.7%;媒及褐煤累计同比增长96.1%;天然气累计同比增长-3.6%;钢材累计同比增长-40.5%。农产品进口方面,增速较上月均有所回落,其中,粮食进口累计同比增长4.7%;肉类进口累计同比增长17.2%。结合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可知,国内需求复苏的过程有减缓的趋势,PMI进口为50.9,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再加之房地产领域处于深度调整中,致使对大部分大宗商品的进口并未显著增长。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青年失业率有所上升
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名义增长5.1%;实际增长3.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同比名义增长4.0%,实际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同比名义增长6.1%,实际增长4.8%。第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35,比上年同期缩小0.0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趋势不改,持续缩小。全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拖累,继续低于GDP增速。
收入结构上看,2023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834元,同比名义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163元,同比增长5.0%;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95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91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全国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9.2%。
居民收入总体上与经济增速相匹配,不论从总量还是结构上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收入的增长趋势将有可能影响到2023年第二季度的消费情况。
就业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好转。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本地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平均值为5.3%;外地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平均值为5.7%。25—59岁成年人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6%;主要就业群体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18.3%。可见当期就业领域的难点问题在于16-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高企,并且从月度来看,青年人失业率有逐月递增的态势。
(八)CPI 温和上涨,PPI 有所下降
1.消费领域价格温和上涨
2023年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3%。分月看,同比涨幅逐步回落。1月份,受春节效应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C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2.1%;春节过后,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加之市场供应充足,2、3月份CPI环比分别下降0.5%和0.3%,同比涨幅分别回落至1.0%和0.7%。
食品价格有所上涨。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CPI上涨约0.68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价格涨幅较高,一季度平均上涨11.0%,影响CPI上涨约0.23个百分点;生猪产能充足,今年前3个月猪肉价格环比均为下降,但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一季度同比仍上涨8.5%,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鸡蛋、禽肉类和食用油价格分别上涨8.1%、7.3%和6.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羊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3.5%和2.9%。
非食品价格稳中略涨。一季度,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3%。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国内能源价格有所下行,月度同比走势回落,一季度平均与上年同期持平;除能源外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4%,涨幅总体稳定。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服务消费逐步恢复,服务价格上涨0.8%。其中,居民出行需求持续恢复,飞机票、旅游、交通工具租赁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30.6%、6.5%、4.2%和3.5%;家庭服务、教育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价格涨幅较为稳定,分别上涨1.3%、1.2%和1.0%;景点门票、租赁房房租和通信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7%、0.5%和0.2%。
2.生产领域价格有所下降
2023年第一季度,PPI同比下降1.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2%。从分月同比看,PPI降幅由1月份的0.8%逐月扩大至3月份的2.5%,主要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从分月环比看,1月份PPI下降0.4%,2、3月份均持平。
需求改善拉动钢材价格环比上涨。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需求不断改善,钢材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有所上涨。从环比看,3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3%,连续4个月上涨。从同比看,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2、3月份降幅分别为11.7%、10.9%和11.0%;一季度平均下降11.2%,影响PPI下降约0.67个百分点。
国际输入性因素带动石油、有色金属价格下行。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国内石油、有色金属及相关行业价格同比明显走低。一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下降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下降6.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5.9%,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75个百分点。
能源保供稳价成效显著。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加之2、3月份因气温上升采暖用煤需求减少,煤炭行业价格稳中略降。一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下降0.8%。
二、2023年第二季度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一)供给面
从供给的角度看,2023年第二季度保增长仍具有一定的压力。先行指标上看,2023年3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1.9,虽仍在荣枯线以上,但较2月回落了0.7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53.6;新出口订单指数50.4;在手订单指数48.9,均较2月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非制造业PMI指数继续呈现出扩张趋势。2023年3月非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8.2,较2月继续扩张1.9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57.3,较2月提高了2.5个百分点。但新出口订单指数48.1,较2月下滑了3.8个百分点;在手订单指数45.6,较2月下滑了4.7个百分点。再加之,从工业效益来看,如前所述,2023年第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产能利用率以及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等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2023年第二季度工业的进一步复苏。综上所述,在财政与金融政策的持续发力的基础上,叠加因内外需的回落,总体上供给端将持续向好。但需注意到工业增长的恢复仍存压力。
(二)需求面
1.固定资产投资压力不减,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好转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从总体的趋势上看,2023年1-3月呈现出一定的放缓趋势。有利的方面在于2023年第二季度各重大项目将集中提速开工,将有利地拉动基础建设投资的增长。但受企业利润下滑与在手订单以及新出口订单等有效需求下滑的影响,预计民间投资在第二季度难以改变当期的趋势,这将严重的拖累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再加之从财税数据看,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政府债务情况并不容盲目乐观,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上述两项投资形成制约。另一方面,好在当前全社会资金面充足,贷款利率仍处于低位,能够对投资形成一定的托底。
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房地产本年实际到位资金累计同比增长-13.6%,较1-2月回升了4.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本年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长-9.0%,较1-2月回升了6.2个百分点。从资金层面来说,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有所好转。国房景气指数2023年1-3月也在持续的回升中,分别录得94.45;94.66;94.71。另一方面,房屋新开工面积以及房屋施工面积2023年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仍呈现出下滑趋势;土地购置费1-3月累计同比增长4.6%,虽继续实现了正向增长,但相比于1-2月的累计增长的16.4%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可见,房地产领域的需求并没有全面的恢复,这将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形成拖累。
2.消费不确定因素仍在,信心恢复尚需时日
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方面,各地都在加大力度的促进消费增长。再加之第二季度有上半年较多节假日的因素存在,能够促进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但正如前述分析所示,从内源性消费角度看,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速不及GDP增速,以及收入结构上工资性收入也有所放缓,这将对消费的增长形成不利冲击。从价格方面来看,一季度核心CPI涨幅仅0.8%,有效需求仍有不足。叠加消费者对于较为严峻的就业的状况的担忧,如消费者信心指数(就业指数)3月录得88.8,较2月下降了2个百分点。综合来看,2023年第二季度的消费增长能保持当前的增速。
3.净出口增速在短期内压力加大
(1)出口方面,海外需求有可能进一步疲软。虽然2023年第一季度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这仅能说明前期挤压订单的集中放量。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新出口订单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来看,海外需求在第二季度有所萎缩。另一方面,从贸易国别的角度看,美国3月的制造业PMI指数为46.3,较2月下降了1.4个百分点,不仅低于荣枯线,同时也创了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欧元区3月的制造业PMI指数为47.3,较2月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日本3月的制造业PMI指数为49.2,连续5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各主要贸易国的经济景气情况也不支撑2023年第二季度出口的快速增长。再者,叠加国际政治摩擦不断,也将会影响到出口的增长。但同时需注意到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出口贸易有快速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与其他贸易伙伴国贸易量的减少。
(2)进口方面,受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增速将有小幅回升。虽然国内的经济形势仍在恢复中,但随着服务消费和部分投资领域的情况有所好转,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口形成托底。
(三)2023年第二季度经济发展预测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正负向因素,我们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国民经济能够实现5.0%的增速。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费的复苏并没有预计中的火热。目前,消费受限于就业状况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复苏仅停留在一定程度上消费数量的扩大,远没有形成量价齐升的状况。下一步的政策重点因在稳定就业预期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的促进消费的发展。其次,投资的领域仍存在企业家信心不足,民间投资仍处于低迷状态。加快企业家信心的恢复将会是各项经济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也需注意到宽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程度问题。
物价方面,2023年第二季度,预计物价涨幅整体较为温和。一是CPI 将处于低位运行。一方面,食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虽然2022 年第二季度猪肉价格基数较低,但当前生猪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猪肉价格缺乏大幅上涨基础,对CPI 同比涨幅拉动作用有限。同时,随着未来气温回升,蔬菜价格将随着供给增加而延续下行趋势。另一方面,非食品价格上涨较为温和。疫后生产服务供给恢复进程加快。同时,通讯工具、交通工具、鞋服等耐用品和日用品价格未明显上涨。叠加翘尾因素影响减弱,预计二季度CPI 涨幅将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二是PPI 同比将持续下行。受主要经济体需求走弱影响,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承压。虽然国内基建发力和房地产市场企稳带来的需求将对生产资料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二季度翘尾因素下降幅度较一季度扩大,PPI 同比降幅将进一步扩大。综上所述,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CPI 和PPI 分别同比上涨0.9%和下降2.8%。
专题一: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领域形势分析与第二季度展望
一、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领域形势分析
(一)社融规模远超预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2.3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606亿元,同比少增1144亿元;委托贷款增加681亿元,同比多增22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1亿元,同比少减164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683亿元,同比多增389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8480亿元,同比少4718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83万亿元,同比多247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149亿元,同比少833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
从结构看,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3.6%,同比高4.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0.4%,同比低1.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0.5%,同比高0.1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0.03%,同比高1.4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3.2%,同比高2.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5.8%,同比低5.1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占比12.6%,同比低0.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1.5%,同比低1个百分点。
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是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表明今年一季度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强。其中3月份当月新增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8亿元。
从借款主体来看,企(事)业单位是一季度贷款增量的主体。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是8.99万亿元,同比多增1.91万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84.8%。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同比多增2.73万亿元。这表明市场主体的预期有所好转,信心有所恢复。同期,住户贷款新增1.71万亿元,同比多增4490亿元。从人民银行的调查问卷来看,今年一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是78.4%,比上季度高了18.9个百分点。
从行业投向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业贷款增长呈上升态势,贷款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来看: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1.2%,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0.6和4.5个百分点,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要高23.6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1.3万亿元,同比多增6237亿元。3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2.5%,比上月末低2.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5.2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2728亿元,同比多增1339亿元。
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提升。3月末,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5.2%,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0.4和2.2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2.16万亿元,同比多增7771亿元。
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加快。3月末,服务业(不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6.1%,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0.3和2.6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3.07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
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呈上升态势。3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6.4%,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0.7和2.4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6536亿元,同比多增3791亿元。
(二)宏观杠杆率
经测算,2023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是289.6%,比上年末高8个百分点。当前宏观杠杆率的回升,有一定的季节性原因。从历史数据来看,宏观杠杆率的变化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就是往往在一季度比上一年回升较多,增幅是全年各季的首位,这一季节特征与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的季节特征是密切相关的。近年来,在非金融部门的新增债务中,新增贷款占比基本上都保持在70%以上,因此贷款的投放节奏对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一季度是信贷投放的高峰, 2021—2022年一季度的新增贷款占全年贷款的比重是40%左右,同期受春节因素的影响,一季度GDP的规模往往居全年各季度的低位。也就是说,信贷投放的季度高位和GDP增长的季度低位这两个季节性的特征相互叠加,导致一季度的宏观杠杆率会出现上升比较多的情况。
另外,2023年一季度,经济仍处于恢复的过程当中,金融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政府债券发行前置等因素也强化了宏观杠杆率的季节特征。
(三)人民币汇率先升后贬
2023 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先快速升值、后在双向波动中走贬两个阶段,整体呈“V”型走势。截至2023年3月31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6.8688。人民币汇率在1 月的前9 个交易日内由6.96 快速升值至6.7 左右。2-3 月,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回落至6.9 左右。年初人民币快速升值原因包括:一是市场信心显著改善。开年之初,随着防疫措施优化调整和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显效,经济回暖向好,市场信心大幅提振。1-2 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成交量日均值为347.5 亿美元,较2022 年12月日均值(202.6 亿美元)增长了71.5%。二是外资机构对持有人民币资产态度整体较为乐观,持续加仓境内金融资产,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国内经济超预期修复下,年初北向资金出现大幅流入。1-2 月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1511.9亿元,其中1 月份净流入超过1400 亿元,创单月最高记录。
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美元指数反弹走强。由于美国通胀数据高于预期(1 月、2 月美国CPI 同比上涨6.4%、6%),潜在通胀压力仍在,美联储频频发声维持鹰派加息态度,美元指数短线回升。二是中美利差倒挂扩大。2 月中美10 年期国债利差倒挂口径日均值走升至-0.8451%,较1 月的日均值-0.6706%再度扩大,导致2 月有短期资金流出的迹
象。从2 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看,证券投资项下结售汇差额“由顺转逆”,出现61.3 亿美元逆差。
(四)利率水平整体企稳,房贷利率持续下行
2023年以来,宏观经济持续回暖,带动市场利率筑底企稳,但复苏不平衡。具体来看,一是主要政策利率保持稳定。7 天逆回购利率仍为2.0%、1年期MLF 利率仍为2.75%,自2022 年8 月以来未发生变化,显示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的基本取向未发生改变。二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筑底反弹。反映货币市场综合利率水平的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月度加权平均利率从2022年底的1.41%快速升至2023 年2 月的2.07%,已基本恢复至2022 年疫情暴发前水平(2022 年2 月为2.06%,3 月为2.08%,4 月疫情反复后大跌至1.61%)。这很可能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开始增加。三是多地住房贷款利率仍在下行。2022 年各地为稳楼市,房贷利率普遍已下调至政策下限附近。2023年1 月,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出台政策,允许满足条件的城市政府自主调节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此后多地调低利率下限,带动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行。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 月在监测的103 个重点城市中有23 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下降,首套房利率低于4.1%的城市增加至34 个。
二、2023年第二季度金融形势预测
根据对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形势的分析,笔者认为第二季度金融形式如下:
(一)社融规模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展望二季度,预计融资环境整体将保持稳健宽松。一是货币社融增速将维持中高速增长。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略宽,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加之实体经济融资动力仍在持续回暖,预计2023 年二季度M2 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社融增速则可能重回两位数以上。二是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增大。2023 年1 月,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将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挥牵引作用,普惠小微、绿色等领域信贷增速有望维持在20%以上。三是房地产信贷增速有望企稳。在经济加速回暖的同时,房地产市场呈现企稳迹象,加之政策仍在发力,相应的政策效果会继续显现。此外,考虑到2022 年房地产信贷数据基数较低,房地产信贷增速有望逐步企稳。
(二)宏观杠杆率稳中有升
展望二季度,在全年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预计二季度宏观杠杆率的上升态势不会改变。分部门来看:居民部门,考虑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增长可期;随着经济企稳、预期修复,居民部门可能会增加住房贷款需求,抵押贷款将有所上升;政府积极推动普惠小微贷款的增长,居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仍将较快上升。总体看来,居民杠杆率将稳中有升。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仍将小幅上升,关键在于提高债务效率,培育新动能。政策宽松的背景下,企业部门债务增速仍然会较高,带动企业杠杆率增长。应重点支持民营企业,通过金融支持增加经济主体信心,扩大民间投资;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融资,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率更高的企业及创新驱动发展的行业中去。政府部门。当私人部门主动加杠杆的意愿不强时,政府部门应该“挺身而出”,尤其是中央政府,要更为积极。我们建议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不要过于依赖地方政府专项债,而是用一般债代替专项债,用中央政府债务代替地方政府债务,用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代替隐性债务。预计二季度宏观杠杆率会稳步抬升至290%-291%。
(三)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波动
展望二季度,外部制约因素减弱,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因素将更多显现,人民币将继续维持双向波动、稳中有升走势。一是硅谷银行破产引发“蝴蝶效应”,美联储加息政策面临掣肘。3 月份以美国硅谷银行为代表的多家银行宣布破产倒闭,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压力上升。虽然在3 月22 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 个基点,但声明措辞中暗示加息临近终点,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二是中国稳汇率政策信号明确。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后,在3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再次发声强调了2023 年稳汇率工作的重要性。三是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为汇率提供基本面支撑。在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复苏、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好转背景下,外资将持续看好境内资产,人民币汇率具备升值潜力。此外,中国已出台多项支持外资引进政策,海外资金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性大大提升,将进一步促进境外资金流入境内市场。
(四)政策利率保持不变,房贷利率的下行趋势有望趋缓
展望二季度,一是政策利率较大概率保持不变。一方面,当前宏观经济持续恢复,调降利率的必要性下降。预计二季度7 天逆回购利率仍为2.0%,1 年期MLF 利率仍为2.75%;另一方面,目前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通胀率低且还未出现明显升高迹象,因此货币政策收紧可能性不大。二是货币市场利率将围绕政策利率波动。2023 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上行态势,但一季度人民银行持续加量续作MLF,并宣布降准,市场利率难以持续上行。预计货币市场利率将继续在当前水平波动,继续引导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三是房贷利率下行趋势有望趋缓。二季度在政策支持和实体经济复苏带动下,更多地区房地产市场可能筑底趋稳,进一步下调房贷利率的城市数量或将有所减少。
专题二:2023年第一季度财政收支分析与第二季度展望
一、财政收入
2023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234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由负转正。其中税收收入5.17万亿元,同比-1.4%(前值-3.4%),非税收入1.06万亿元,同比+10.9%(前值+15.6%)。年初财税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主要在疫情和基期因素两点:1月全国疫情尚未完全达峰,仍然处于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进程中,居民春节期间出行与消费行为受到较大约束,消费税累计同比下滑22.2%,压降了财政收入增速;其次,去年年初留抵退税政策仍未大面积铺开,1-2月财税收入大幅扩张,当“高基期”遇到“弱现实”,财政收入今年开年无法实现高增长。去年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入库、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中央非税收入大幅提升,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以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收入增加,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幅14.3个百分点,这一特征依然持续到了今年年初,预计随着今年经济复苏带动财税收入复苏,对非税收入的倚靠效应也会减弱,增速或将高位回落。
主要税种之中,企业所得税1.17万亿元,同比+9.3%(前值+11.4%);国内增值税2.16万亿元,同比+12.2%(前值+6.3%);进口环节税0.46万亿元,同比-14.4%(前值-21.6%);国内消费税0.46万亿元,同比-22.2%(前值-18.4%);个人所得税0.44万亿元,同比-4.4%(前值-4.0%)。一季度进口相关税种、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等收入同比均呈两位数大幅下降,除因错期入库抬高基数外,也与内需修复力度仍有待加强,年初房地产销售端回暖对土地市场的拉动有限,以及车购税优惠政策在去年年底到期导致年初汽车销售走弱等因素有关。
整体上看,一季度各主要税种收入增速受到错期入库等因素的扰动而有所颠簸,如果扣除这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当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其中1、2、3月当月分别增长1%、4%、6%,呈现回稳向上态势。
从非税收入看,一季度,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0.9%,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带动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32.4%,拉高了非税收入增幅。我们认为,去年大规模盘活国有资产背景下,全年非税收入同比高增24.4%,今年继续盘活国有资产的空间收窄,非税收入增速在高基数下将明显放缓。此外,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降13.8%,罚没收入下降10.8%。
从收入后期走势看,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基本支撑,财政收入有望继续回稳向上。二季度,因去年同期留抵退税集中退付、基数偏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将保持较高水平。下半年,随着去年同期留抵退税产生的低基数因素逐步消退,财政收入增幅会相应回落。
二、财政支出
2023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915亿元,同比增长6.8%(前值+7.0%),增速稳定。各项目支出增速依次是:卫生健康+12.2%(前值+23.2%)、农林水事务+10.9%(前值+11.4%)、社会保障和就业+9.6%(前值+9.8%)、科学技术+9.4%(前值+3.9%)、教育+4.1%(前值+1.4%)、城乡社区事务+1.8%(前值+0.7%)、交通运输-0.4%(前值-0.2%)、节能环保-2.4%(前值-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2.7%(-4.8%),以及债务付息+15.9%(前值+27.3%)。
由于1-2月疫情达峰与春节假期重叠,大规模项目开工基本在二月中旬之后,年初财政支出仍然围绕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民生类支出,基建类支出相对乏力。3月财政支出增速下行(同比增长6.5%,较1-2月放缓0.5个百分点)主要受卫生健康和债务付息支出增速放缓影响。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同比下降1.7%,明显弱于1-2月的增长23.2%。节能环保支出1263亿元,同比下降2.4%;交通运输支出3247亿元,同比下降0.4%;城乡社区支出5006亿元,同比增长1.8%;农林水支出4571亿元,同比增长10.9%。随着疫情影响全面减退,后续卫生健康支出强度将继续减弱,或有更大比例预算内支出转向科技等非刚性支出项目或基建领域。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
2023年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0825亿元,同比下降21.8%。其中,3月单月同比增速-17.6%,降幅较前两个月有所收窄,但是仍然较高。今年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13.8%,处于近年同期低位。究其原因,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较高的降幅是主要拖累。尽管房地产需求有所修复,但是主因或在于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所以企业拿地意愿偏低,土地成交仍然偏弱。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6.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9920亿元,同比下降23.6%,其中,国有土地出让收入8728亿元,同比下降27%。
由于政府性基金收支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政府性基金支出也同时下降,2023年一季度为21066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3月单月同比增速-20.2%,降幅较前两个月有所扩大。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12800亿元,同比下降17.1%。今年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17.9%,高于近年同期水平。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250亿元,同比下降1.4%;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816亿元,同比下降15.2%。由于3月土地出让收入的下滑,我们推测未来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将进一步下滑,改善还继续需等待土地市场回暖。
四、地方债务
今年一季度,全国发行新增债券16694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126亿元、专项债券13568亿元。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68091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47611亿元,专项债务220480亿元;政府债券366468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623亿元。
一季度地方债发行量的增长是政府对经济修复的积极行为。虽说今年一季度发行进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较历年明显处于较快水平,延续了去年专项债发行前置的特征。考虑年初是疫后经济修复的关键阶段,需要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以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我们预计第二季度国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较第一季度略有上升。
执笔人:段琪斐、王旭、张初晴